绿野“翔”踪
那么,一双见“翔”知物种的火眼金睛是如何炼成的呢?这篇野外勘察日记或许能给你些收获。
绿野 “翔” 踪
作者 | 何浏阳
5月4日,iMEP师生一行十人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途径近三小时抵达四川省绵阳市,借道江油,路宿平武,几经辗转来到此次野外考察的首个目的地——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王朗位于号称“天下熊猫第一县”的平武县,东接白马藏族乡,西南邻松潘县黄龙寺,北接九寨沟,勿角。保护区始建于1965年,200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内有三条主沟,名曰大窝凼、竹根岔、长白沟,三条沟通过一条西北-东南向的公路相串联。我们第一天的考察集中在竹根岔,日行20公里直达核心区腹地。沿途虽无缘动物本尊,但我们有幸发现了大熊猫及其伴生动物的粪便。
大熊猫
王朗的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主要分布在公路沿线,尤以长白沟前段和豹子沟为多。在竹根岔的前段,我们发现了两坨熊猫便便。
便便看上去较为新鲜(不到半月),呈褐绿色椭球状,长约15到20厘米,表面粗糙,可见未消化的植物茎秆。便便被切断后散落出分明的咬断的茎秆,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量100个茎秆长度并取平均值来推断熊猫年龄,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咬节法”。
斑羚(对!就是小学课本里会飞渡的斑羚)
斑羚的粪便在竹根岔比较常见,一般散落呈椭球粒状,直径约为0.5到1厘米,灰黑色,表面有一定光泽。斑羚(学名Naemorhedus griseus),属牛科羊亚科,体长95到130厘米,重35到42公斤。体型细小、毛发粗糙,体色为灰色或灰褐色,脚呈黄褐色,喉咙颜色较淡。雄羚和雌羚的角均向后弯曲,可长达18厘米。斑羚的群族约有4到12头,有时成对生活,年老雄羚有时会独居。它们早晚最为活跃,喜欢吃叶子及植物的其他柔软部份。斑羚身体灵活,擅长奔跑,毛色可作为伪装,受到威胁时,会发出嘶嘶声。
鬣羚
鬣羚的粪便较斑羚粪便更大更为集中,每粒直径长1到1.5厘米,新鲜的粪便呈有光泽灰黑色,表面有坑陷。鬣羚(学名Capricornis sumatraensis[BL1] ),属牛科羊亚科,别名明鬃羊、岩驴、牧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其角似鹿,蹄如牛,头似驴,尾像羊,因同驯鹿、驼鹿、麋鹿被一起称为“四不像”。又因其最早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被发现,故又称为“苏门羚”。鬣羚体长140到190厘米,重50到100公斤,雌雄都有一堆短而尖的角,全身毛发以黑褐色为主,稀疏且粗硬。四肢健壮有力,蹄子短而坚实,适于在山崖乱石间奔跑跳跃,被激怒时具有一定攻击性。
羚牛
在两堆鬣羚粪便旁,我们还发现了羚牛的粪便。羚牛粪便较鬣羚更大,呈椭球状,直径约为2-3厘米,颜色灰黑有光泽。羚牛(学名Budorcas taxicolor),别称牛羚,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因不论雌雄皆具有呈扭曲状短角,故又称为扭角羚。头如马,角似鹿、蹄如牛、尾似驴,体型介于牛和羊之间,但齿、角和蹄更接近羊,属牛科羊亚科,可以说是超大型野羊,故又俗称“白羊”、“六不像”。羚牛一般生活在2000到3500米的亚热带或亚高山带丛林中,主要以草、树叶和花蕾为食,一般在白天活动。四川亚种主要分布于青海、四川等地,与大熊猫栖息地类似,数量稀少,因此也被视为“国宝”。
岩羊
王朗保护区内有很多高山裸岩,这里便是岩羊(学名Pseudois nayaur)的主场。岩羊的“轻功”令人叹绝,飞檐走壁不在话下,他们在悬崖之上只要有一脚之地,便可攀登而上。跳跃能力极强,一跳可达二三米,如果是从高出向下纵跃则可出十米而不伤(戳此视频http://www.iqiyi.com/v_19rrlf7udc.html)。岩羊别名众多,如石羊、青羊、崖羊、盘羊、欠那、贡那等,这在我国保护工作开展初期给保护工作者们带来了不少困惑。与斑羚、鬣羚和羚牛一样,岩羊也属于牛科羊亚科,体长120到140厘米,体重60到75公斤,头长狭,耳短小,通体呈青灰色,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岩羊的粪便为光滑较规则球状,灰绿色,有一定光泽。
黄鼬
在天然苗圃的废树干和地面上,我们发现了黄鼬(学名Mustela sibirica),也就是俗称黄鼠狼的“翔”迹。两处粪便形态不同,一为线条状,约五厘米;一为不规则粒状,直径约1.5厘米。黄鼬属鼬科,体长280至400毫米,周身呈棕黄或橙黄色,是小型食肉动物,体内有臭腺,在遭遇威胁时,通过排出麻痹敌人。黄鼬喜欢夜间行动,常以小型哺乳动物如老鼠、两栖动物、鱼类为食。
鼯鼠
鼯鼠便便为棕黄色颗粒,直径约0.5厘米。鼯鼠也叫飞鼠或飞虎,属鳞尾松鼠科。鼯鼠具有独特的飞膜,可以助其在树间快速滑行,但由于没有鸟类产生升力的器官,故只能在树、陆间滑翔而非飞翔。飞膜不打开时外形很想松鼠.习性和蝙蝠类似,夜出觅食,清晨和黄昏活动频繁,性喜安静,多独居,以水果、坚果、植物嫩芽、昆虫和小型鸟类为食。近年来由于人类开山采石造成的栖息地破坏以及非法滥捕,鼯鼠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血雉
血雉的便便呈黑褐色弯曲柱状。血雉(学名Ithaginis cruentus)也称为血鸡、松花鸡、柳鸡、绿鸡等,属雉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主要栖息在松林和云杉林,以松和云杉的种子为食,因此也成为“松鸡子”。血雉喜欢群居,常常集体活动,活动时雄鸟担任侦察员,一旦遭遇危险则会发出急促的“嘶”声。一般不起飞,主要以迅速奔跑和藏匿躲避敌害。
家畜
马
犏牛
相较于野生动物,我们在考察追踪过程中看到最多的还是牛马的粪便。马的粪便一般散落为不规则块状,犏牛(黄牛和牦牛的杂交后代)[DBLP1] 粪便呈较大单坨状。人类大肆放牧给大熊猫及其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造成了极大损害。在天然苗圃,我们发现被溪流阻断的两边竹林情况大异。放牧侧的竹叶几乎被啃食干净,箭竹杆光秃一片;而在牛马无法越过的非放牧侧竹林十分茂盛。鉴于此,研究者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已经开展措施避免过度放牧导致野生动物的灭绝。
马的脚印与粪便
犏牛的脚印与粪便
参考资料
视觉中国 www.vcg.com
西南山地 http://www.swild.cn/
动物世界 http://www.iltaw.com/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www.forestry.gov.cn
IUCN Red List www.iucnredlist.org
如果你顺利读到这里(没有被熏跑),恭喜你,已经迈出了动物保护的第一步!然而对动物保护事业而言,鉴“翔”也仅仅是一项基础工具。
那么,作为一个有理想懂科学的动物保护者,又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与知识呢?或许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可以告诉你: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international Master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MEP)是国际首个集成环境管理与公共政策核心课程的硕士项目,由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和桑福德公共政策学院共同授予硕士学位,旨在培养环境领域新一代的领军人才。
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2019年秋季学期将于2018年9月4日开放申请,敬请关注。
作者:何浏阳
图片:何浏阳
编辑:张楚楚
作者简介
何浏阳
2019届昆山杜克大学环境政策硕士项目(iMEP)在读研究生,荣获海湾环境奖学金,校长奖学金。
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期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曾前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台湾政治大学交流学习。曾于美国圣地亚哥孤儿扶助非盈利组实习。
推荐阅读